東亞殖民主義與文學研究會第二次年度大會
暨「東亞文學場:台灣/朝鮮/滿洲的殖民主義與文化交涉」
國際學術研討會
大會認為,進入新世紀以來,東亞殖民主義與文學的研究更有長足進步。不僅形成了跨國共同研究領域,較少觸及的地域交涉史、思潮傳播、作家跨境、作品翻譯等範疇,也出現了許多新成果。在跨國共同研究的場合,各國學者和研究生們越發覺得在諸國歷史交錯下進行研究的我們,迫需更多專屬殖民統治時期、以跨國共同合作為形式、揭示跨文化流動與多邊建構現象的合作平台。將台灣研究置於「東亞」視野下已是大勢所趨,在新問題意識的探問下與東亞學界進行對話,從而激發新的研究課題與成果,正是我們的目的。
自1894年甲午戰後到1950年代中期冷戰體系形成之前,以殖民主義為主要型態的早期全球化在東亞掀起人群大流動與文化大混雜的時代,迫使我們至今猶須不斷回溯檢視東亞現代文化生成與跨文化建構的種種假設,挖掘東亞各國內部的文化傳續與變異實態,探討戰爭與變局、體制的中心與邊陲、 族群的主體與他者、語言的翻譯操作和文化斡旋、藝術的獨特性與互文之間,如何影響文藝的觀念與表現,又如何形成多邊文學史的互涉及雙重文化過瀘等競合現象。正視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歐美思潮東漸之長軸傳播及這些思潮之東亞傳播迴圈,歸納發生於中、日、韓、台的近代文化轉向,解釋它們如何影響東亞現代文學場域的生成,乃至在跨文化、跨媒體、跨文體上的具體實踐與影響,將是本次大會共同的概念和目標。
大會圍繞以下議題方向進行思考:
一、殖民、後殖民理論與東亞經驗
二、殖民地都市與跨文化流動
三、知識階層與新人文藝術空間
四、文學、文化記憶與現代想像
五、調查、旅行、移居與敘事
六、異文化接觸、媒體與語言體制
七、文本旅行、翻譯、檢閱與多重文化脈絡
八、跨文化情境下的主體建構與解構
九、殖民記憶、大眾文化與當代意識
十、東亞殖民主義文學事典之個案研究
本會議聚焦於20世紀的東亞變局中,曾經活躍一時的跨文化流動現象。此時期的跨文化流動現象,過去分屬中國、日本、韓國的文學史範疇,因而不易被置於一個視野下注意。事實上,剛剛脫離汙名化階段的「滿洲國文學」、淪陷區文學、隸屬殖民地文學的台灣文學、台灣學者較陌生的韓國殖民地時期文學,以及這些地區於戰後70年來的後殖民省思等,十分有必要置於同一個視野下觀察其異同、流動與相互建構關係。本會議是一次跨領域的集中展示和共同研議,有其在議題和方法引導上的重要意義。會議期間將共同探討「滿洲國」、台灣、朝鮮、中國淪陷區的歷史文化與文學生產經驗,透視東亞殖民主義與東亞文化的複雜聯繫,重新解釋文化殖民現象。
東亞殖民主義與文學生產,是一個艱澀、卻蘊含東亞現代文化經驗解讀密碼的研究領域。我們重視各國殖民地研究學科領導人、資深學者、中生代學者與研究生之間的學術培力與傳續,因此本次會議從各國重要殖民地文學研究組織之榮譽教授到博碩士生都在邀請之列。從多位會議發表人的論文中,我們相信國內學人與教師都能廣泛認識殖民主義引發之跨文化現象如何深入現代文本、出版、讀者、市場的物質面,以及語言、美學、政治與思潮的精神面,形成其深遠影響與複雜弔詭。誠如摘要所敘,來自各國優秀學人的各篇論文除了積極鉤出文本複雜的生產語境、旅行軌跡、多重文化脈絡的互涉之外,也掌握了因為跨國、跨語、跨媒體而變異難辨的翻譯衍異、現代語彙生成,各種思想再生產,乃至新文化、新職業想像之出現過程。
本會將透過特約學者致辭、基調演講、論文發表、圓桌座談,實踐上述目標:
七場次子題如下:
基調演講:反帝國主義的國際主義-日據下朝鮮與台灣的文學連帶
第一場:知識轉譯與文化翻譯
第二場:文學建構中的東亞形象
第三場:文本越界與主體重塑
第四場:翻譯‧殖民地意象‧文化空間
第五場:移民‧他者‧異文化雜糅
第六場:後殖民的文化政治學
第七場:東亞文本的生產語境與文化脈絡
圓桌座談:如何於東亞文學場建構當代的共同研究領域
本次會議將由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承辦。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素以學術聲望卓著,研究教學表現優異聞名。本所師生將全力投入本會的籌備與舉辦工作。希望以此展示台灣學術研究之實力,提升國外相關領域學者對台灣文學的興趣,促進國外學者對台灣學術研究的瞭解,作為長期合作的基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