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殖民主義與文學研究會第二次年度大會
暨「東亞文學場:台灣/朝鮮/滿洲的殖民主義與文化交涉」
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6/11/24(星期四)13:00-17:00研討會報到
報到地點: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清華大學‧清華會館
2016/11/25-26(星期五-六)
報到地點: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A202演講廳
第一天(2016/11/25星期五)
時間
|
議 程
| ||
0830
│
0850
|
報 到
| ||
開幕式
| |||
0850
│
0915
|
柳書琴
|
開幕致詞
(每人3分鐘)
|
蔡英俊院長(清大中文系教授兼人社院長)
李癸雲所長(清大台文所教授兼所長)
|
特約學者致詞
(每人2分鐘)
|
岡田英樹教授(立命館大學榮譽教授)
劉曉麗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李海英教授(中國海洋大學教授)
大久保明男教授(首都大學東京教授)
| ||
0915
│
0930
|
大合照
| ||
0930
│
1030
|
基調演講:金在湧教授
題 目:反帝國主義的國際主義:日據下朝鮮與台灣的文學連帶
口 譯:李海英教授
Q&A:10分鐘
| ||
第一場
主題:知識轉譯與文化翻譯
| |||
1035
│
1225
|
主持人暨
特約總評
共18分
|
發表人
每位12分
|
論文題目
|
施 淑
|
岡田英樹
|
歷史記憶與成長敘事:論偽滿洲國作家馬尋的《風雨關東》(大久保明男教授口譯)
| |
劉曉麗
|
被淹沒和被拯救的東亞殖民地文學:以偽滿洲國文學為中心的考察
| ||
大久保明男
|
何謂「滿洲國語」?:考察雜誌《滿洲國語》的創刊及其言說
| ||
開放討論
| |||
1225
│
1330
|
午餐
| ||
第二場
主題:文學建構中的東亞形象
| |||
1330
│
1500
|
主持人暨
特約總評
共18分
|
發表人
每位12分
|
論文題目
|
劉曉麗
|
劉恆興
|
「滿洲國」文壇建設論爭時期的文學社團與文藝創作:以《大同報》副刊為中心的考察
| |
蔣 蕾
|
偽滿洲國抵抗文學的「地下書寫」
| ||
柳書琴
|
流亡的娜拉:左翼文化走廊上蕭紅的性別話語
| ||
開放討論
| |||
1500
│
1530
|
茶敘
| ||
第三場
主題:文本越界與主體重塑
| |||
1530
│
1700
|
主持人暨
特約評論
每位18分
|
發表人
每位12分
|
論文題目
|
波田野
節子
黃毓婷
|
代 珂
(由胡明宣讀) |
聲與光的短暫交匯:「滿洲國」的電影廣播劇
| |
陳玲玲
|
日本博覽會的「眼目之教」與帝國視線——兼論作為戰後東亞現代化源點的「滿洲摩登」
| ||
陳 實
|
偽滿洲國童話「鬼畜米英」的修辭與獻納文體
| ||
開放討論
| |||
圓桌座談一:東亞殖民主義文學事典與跨文化交涉研究
(主持人8分鐘,座談人4分鐘)
| |||
1720
│
1800
|
陳萬益
教授
|
金在湧教授
劉曉麗教授
李海英教授
大久保明男教授
柳書琴教授
| |
1840
|
晚宴
|
第二天(2016/11/26星期六)
時間
|
議程
| ||
第四場
主題:翻譯‧殖民地意象‧文化空間
| |||
主持人暨
特約總評
共18分
|
發表人
每位12分
|
論文題目
| |
0840
│
1010
|
黃惠禎
|
王惠珍
|
三○年代日本雜誌媒體與殖民地作家的關係:以台灣/普羅作家楊逵為例
|
郭誌光
|
台灣的殖民地文學概念之形成:一個台灣新文學的定義過程
| ||
簡中昊
| 「蕃婦」形象中的二元對立與殖民地問題:以真杉靜枝的台灣原住民族關係作品為主 | ||
開放討論
| |||
1010
│
1025
|
休息
| ||
第五場
主題:移民‧他者‧異文化雜糅
| |||
主持人暨
特約總評
共18分
|
發表人
每位12分
|
論文題目
| |
1025
│
1155
|
蔣 蕾
|
金昌鎬
|
日據時期撫順炭鑛與中韓小說
|
任秋樂
|
萬寶山事件與中日韓作家的文學應對
| ||
李海英
|
論偽滿洲國朝鮮系作家的三個類型
| ||
開放討論
| |||
1155
│
1310
|
午餐
| ||
第六場
主題:後殖民的文化政治學
| |||
1310
│
1440
|
主持人暨
特約總評
共18分
|
發表人
每人12分
|
論文題目
|
陳玲玲
|
金尚浩
|
日據與現代的記憶:韓國對親日詩人的受容與批判
| |
崔末順
|
心的戰爭:蕭金堆〈命運的洋娃娃〉中的戰爭記憶與台韓友誼
| ||
張 泉
|
體制殖民期東亞文學研究的地緣政治:以作為方法的滿洲為中心
| ||
開放討論
| |||
1440
│
1500
|
茶敘
| ||
第七場
主題:東亞文本的生產語境與文化脈絡
| |||
1500
│
1715
|
主持人暨
特約總評
共12分
|
發表人
每位10分
|
論文題目
|
林以衡
|
徐淑賢
|
一個殖民地家族的文化策略:新竹鄭氏家族與1929年全島書畫展覽會
| |
陳令洋
|
游移於「美術」與「文人技能」之間:台灣傳統文人曹秋圃1930年代的書法觀
| ||
陳 實
|
蔡佩均
|
「發現」滿洲:拜闊夫小說中的「密林」與「虎王」意象
| |
石廷宇
|
雙面媽祖:戰爭期前後皇民化下台灣媽祖形象的同體異心研究
| ||
白春燕
|
陳俊益
|
日治女作家的「新路徑」:論張碧淵〈羅曼史〉及其「新心理主義」的在地生產
| |
彭雨新
|
戰時日本知識階層與穆時英的交流–從《文學界》追悼特輯到夭折的文藝團體「中日文藝家聯盟」
| ||
開放討論
| |||
1715
│
1725
|
休息
| ||
圓桌座談二:議題深化與會議總結
(主持人8分鐘,座談人5分鐘)
| |||
1725
│
1800
|
林瑞明
教授
|
王惠珍教授
岡田英樹教授
張泉教授
| |
1800
│
1805
|
閉幕式 柳書琴
| ||
1840
|
晚宴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