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雙面媽祖:戰爭期前後皇民化下台灣媽祖形象的同體異心研究

發表人:石廷宇
中文題目:雙面媽祖:戰爭期前後皇民化下台灣媽祖形象的同體異心研究
英文題目:Double Face: Images of Matsu under the Kominka period during the Two World Wars

論文摘要

台灣的媽祖信仰及其形象,自進入日本統治時期後,便承受來自日本所帶進的文明觀的挑戰、中國新文化運動(1919)對於傳統舊式信仰的揚棄;不過,在統治中期,《台灣(新)民報》與《台灣日日新報》卻分別以批判與獎勵的差異立場予以報導,其背後分別代表了各自對於台灣本地民俗信仰的期待與企圖。前者倡議廢除陋習、後者則以統治目的進行文化包裝。進入戰爭期前後,當媽祖形象受到總督府的宗教政策壓抑時,西川滿卻於此時大量書寫關於媽祖的詩文(1934-1942),以虛構/重構台灣民間信仰的方式,暗合了總督府的信仰政策而塑造出「日本式的媽祖」取代台灣在地媽祖形本文即站在此一殖民地媽祖形象的構造基礎上,回歸民俗學的本位思考,強調以張文環於1941年所書寫之媽祖形象與西川滿筆下的媽祖進行對讀,將能夠看出戰爭期前後皇民化下台灣媽祖形象的同體異心情形,實際上正代表了作家張文環不只以民俗為用,也以民俗為體的書寫策略,在媽祖形象遭統治者重塑,與本土民俗信仰備受壓抑的階段,以《民俗台灣》為場域,帝國調校地方文化統制比重為契機,重構台灣媽祖形象與本土文化關聯性及其民俗信仰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