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日據與現代的記憶:韓國對親日詩人的受容與批判

發表人:金尚浩
中文題目:日據與現代的記憶:韓國對親日詩人的受容與批判
英文題目:Japanese and Modern Memory:Korea pro-Japanese poet by the content and criticism

論文摘要

事實上,日據對朝鮮的殖民統治僅半個世紀長的時間。尤其,日據末的10年間「國民總動員」的體制是高度組織,也就是說,二十世紀特殊而狂信的極權主義體制,這是不管在殖民地或日本本土極為效率的時期。如此的特殊情況,在日據的全盤現像中抵抗、協助,或是抗日、親日畫一的二分法來接近的方式,可能會膚淺而不切實際的作法。也許作家的作品受容與否的問題應該由文人個人和作品來判斷才對。沙特早在《什麼是文學》一書中說:「如果有人描寫讚揚反猶太人主義的小說是優秀的小說,這是大家都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他接著說:「若有與我的意見不同的人,請你,提出那些作品在哪裡?」。同樣地,日據下讚揚日本帝國主義的優秀小說不可能存在的必然性,這是由人文精神和倫理道德層面能夠作證而思考。文人的親日行為除了幾個例外之外,都是日據末戰時體制的產物。其實,在韓國大部分的親日作品,幾乎都描寫在戰爭末期把日本的戰爭形容為美化之後,鼓吹以軍人或軍屬的身份參戰的宣傳品而已。這樣,低級的宣傳品稱為文學本身就有問題的,這樣非文學的行為應該稱為親日文書比較妥當。不過,另一個角度而言,閱讀好的作品並不是為了作者,而是為了讀者自己本身。曾為義大利政治家貝尼托‧墨索里尼做事而背叛自己祖國美國的著名詩人艾茲拉‧龐德的作品在美國「詞華集」裡並不排除的原因何在呢?對鄉愁者的立場而言,優秀的作品仍是原諒作者。如果說,只能受容在靈魂裡完全沒有瑕疵顯現的文學作品,那世界的文學無法對策並成為荒廢的可能。本篇論文從日據與現代記憶的角度,將會韓國對親日詩人的受容與批判二個層面來進行探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